bvdpuad3397 发表于 2017-2-22 15:35:16

“车轮战”钱在路上 能否骑出一个滴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编者按
  “最后一公里”车轮战正硝烟弥漫。从最初的几十城向上百城扩张的过程中,
  步步烧钱——当然是来自于一轮轮投资方的钱。
  一方面需要迅速铺量开疆拓土,另一方面却是尚不明朗的盈利方式,
  究竟能不能骑出个新“滴滴”?即便是当局者也难肯定。
  不过,对于是否跟投,有资本方人士坦言还不能确定。
  这场共享单车的2017年“攻城战”,还会有很多变数。
  “最后一公里”盈利之辩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们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攻城战”。
  在“跑得更快”这个最高指示下,战火以裂变的速度烧向更远的远方。2016年遭遇投资井喷的共享单车们眼下集体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融到更多钱、占领更多的城市、投放更多的车辆,抢到更多的用户?
  但在半小时收费一块钱的共享单车头顶,盈利模式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而在市场愈加集中的格局下,当初滴滴与快的间的资本大戏是否真的能够在共享单车领域再度上演?
  要跑得快而非求回报
  取消了停车桩,实现随用随骑的共享单车们正在迅速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2月16日,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摩拜目前已经进入了19个城市,本周会进入第20个。我们3、4月份明确会进入40个城市。”摩拜的扩张路线图是在2、3月份进入合肥、长沙等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向北会进入华北的城市。
  已经进入33个城市的ofo在今年1月则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向天津、郑州、西安等二线城市扩张。ofo的目标是在2017年覆盖100座城市。
  这两家企业是共享单车行业中排名前两名的企业。
  2月8日,比达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ofo以51.2%的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摩拜则以40.1%的份额排名第二。而Trustdata在一天后发布的一份报告则显示,2016年末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量已达行业第二名的3倍以上,在共享单车市场中占据逾70%市场份额。
  尽管不同的行业统计数据在打架,但这两份行业报告传达出的共同信息是,2015年便开始发力共享单车业务的摩拜和ofo共同占领了这个行业超过90%的市场份额。
  然而,据《华夏时报》记者对共享单车APP的梳理,共享单车市场还是有小鸣单车、骑呗等二十多家企业来争夺这不到10%的市场份额。
  位于浙江杭州的骑呗目前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为主。骑呗相关负责人在2月16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骑呗计划以二三线城市去包围一线城市,年内在浙江投放10万辆车,“我们年初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百城骑呗共享未来的合作计划,我们今年会去努力达成。”
  在共享单车们集体开疆拓土的背后,规模经济被认为是决定共享单车企业胜负的决定因素。主导启明创投参与摩拜C轮和D轮投资的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个阶段共享单车的重点还是要跑得快,刚投入不是马上要有回报。她表示,供应链方面希望摩拜能更快地进入更多的城市。
  但进入更多的市场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
  据记者了解,摩拜目前投放车辆的总规模在70万-80万辆左右,而摩拜此前公布每辆车的平均成本在3000元左右。考虑到摩拜在去年10月开始投放成本不到1000元的轻骑版单车,粗略计算摩拜仅此前的车辆投放成本就在10亿-20亿元左右。而ofo则表示已连接的单车总量达100万辆。以此前公布的每辆车300元成本来看,ofo已经为车辆投放的花费也在3亿元左右。
  对于共享单车的迅速扩张,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速度太快会让共享单车的城市拓展浮于表面,仅实现“地图占领”。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例如在1月份进入华北城市,投放车辆不会很多,更多是为了融资的需求。
  不确定的“跟投”
  事实上,融资是共享单车企业们自出生以来便一直面对的主题。
  作为重资产行业,供应链、线下运营等成本都需要共享单车们拿到更多钱来维持企业运转。记者采访的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表示正在谈新的融资。骑呗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目前一直在融资,我们希望找到更多不仅有资金而且有战略资源的朋友,一起来把这个事业做成。”
  在2016年这个别人瑟瑟发抖的资本寒冬里,共享单车已经经历了一年的温暖如春。速途研究院分析师侯长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仅在2016年下半年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拿到的融资就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
  这其中,从2015年便开始拿到首笔融资的ofo和摩拜斩获最多。2016年10月,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已经是其在2016年拿到的第五笔融资。而就在今年1月,摩拜宣布拿到富士康战略投资的20天前,2.15亿美元的D轮融资刚被宣布。
  摩拜和ofo的火热也带动了资本对整个行业的投入。2017年1月,骑呗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2016年12月,优拜单车宣布获得1亿元A+轮融资,这已经是其4个月以来的第3轮融资。
  战略投资者频繁出现在共享单车的投资盛宴中。ofo的投资者名单中滴滴、小米赫然在列。而腾讯、富士康则现身摩拜的投资者名单中。
  互联网分析师由天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从资本角度看,富士康等战略投资者都有产业转资本的倾向,利用投资的方式进入相关业务。从产业对接的角度来看,不排除未来这些企业与自行车固件等产业链相关方进行合作。”
  而对于资本来说,共享单车则是在资本寒冬中难得有话题、有亮点的项目。黄佩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市场并不缺钱,资本寒冬还是因为好的项目不多。”
  她从2016年8月了解到摩拜项目,认为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需求很大。“我们投的时候,摩拜是最创新的一家。ofo是普通的单车,当时主要市场在校园,所以我们认为空间不太大。”黄佩华说。她同时表示,投资还是要回报,希望企业的运营成本不要太高。
  但对于是否会继续跟投摩拜,黄佩华表示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有很多因素决定。但她同时也认为,这个项目不缺投资人。
  盈利说观点不同
  没有投资者不希望获得回报。但共同占据共享单车市场90%份额的两家企业却在企业盈利问题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ofo创始人戴威此前曾对媒体表示过,ofo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盈利,2017年将实现全面盈利。而摩拜CEO王晓峰对于盈利的表态则是,“如果我有30%的利润率,为什么要找投资者?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的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从成本角度来看,这两家企业的成本投入模式不尽相同。据记者了解,与ofo选择和凤凰合作不同,摩拜的车相对走重资产路线,分自己生产和富士康生产两种。此前的消息称富士康为摩拜专门开辟单车生产线,预计年产能可达560万辆。
  但ofo在车辆后续维护上的投入比摩拜相对较高。“摩拜的模式是运营期减少成本,ofo是投入期减少成本,但运营中的维护成本会上升。”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有消息称,仅在西二旗区域,ofo就雇用了30名单车搬运工,每月工资支出高达15万元。
  而车辆损毁对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是成本难题。王晓峰曾表示,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损毁率是10%。侯长海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他掌握的数据,2016年被损毁的共享单车在1万辆左右。他表示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虽然运营方式有所区别,但还没有找到明朗的营业模式,让这两家企业依然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社交、广告推荐、线下导流等方式被认为是共享单车未来可能实现的变现方式。ofo方面表示,当前其以用户用车收入为主,平均不到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但相比半小时一块钱的租车收入,沉淀的押金池更具盈利想象空间。
  目前摩拜单车每辆车的押金是299元,退款周期为2-7天。而ofo每辆车的押金只要99元,退款周期大概在1-3天。但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共享单车企业人士表示,企业的押金池都放在银行监管,不会用来做投资等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同行多认为不能只看某些城市的单点盈利。对ofo部分地区实现盈利的说法,有不愿具名的共享单车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盈利是会计上相当幼稚的想法,企业是一个整体,只能说某些地区出现正现金流。
  能否骑出一个滴滴?
  车辆投放远超杭州市政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小黄车、小橙车们或许用不了8年这么漫长。事实上,ofo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在2016年9月判断“共享单车三个月后结束战争”!但现在依然存在的二十多个共享单车APP说明行业竞争比外界预期的要复杂的多。
  侯长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家都在投入期,既然有人融资,说明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占领。但这个行业的入口期已经关闭。他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到最后大概会剩下企业10家左右。由天宇对经历行业洗牌后能够存活的企业预期只有三家。“这个产业容不下太多参与者,留下的企业要有规模效应、显著想法和资本优势。”
  而有观点认为,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许将复制当初网约车市场两强相争的战况。此前,滴滴和快的通过高额补贴实现两强格局,并最终合并。通过多轮投资,滴滴的估值在四年间曾一度高达340亿美元。
  但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在融资规模、用户规模等方面的差距说明,上述预期在共享单车领域复制并不容易。
  相对滴滴此前单轮完成的数十亿美元规模的融资,共享单车企业单轮拿到的最高融资规模在十多亿元。侯长海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共享单车的用户相对少、市场小。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行业此前在2016年整体拿到将近10亿美元的融资已经不算少。
  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客单价远高于单车租赁收入的网约车市场中,截至2016年12月,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1.68亿。“它与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这个行业注定没有办法增长很快,本身就不是刚需。”侯长海对记者说。
  但相对于盈利这个遥远的目标,共享单车企业们眼下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攻城战中,让用户在众多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中选择自己?(来源:《华夏时报》;文/卢晓)

如风 发表于 2018-2-16 12:02:11

帮帮顶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车轮战”钱在路上 能否骑出一个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