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两则新闻在物流行业里引起了热议:
1、2015年6月6日,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5亿人民币创建深圳丰巢科技,定位面向所有快递、电商物流提供24小时自助开放“丰巢”智能快递柜平台。依托5大股东团队逾20年的物流快递服务经验,在国内拥有超过87000个服务网点,85万名一线配送人员每日递送全国50%以上的快件。实施计划:2015年内将完成中国33个重点城市过万网点布局,并与万科物业、中航地产、中海物业等地产物业核心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布局“互联网+”新型智能快件柜网络。
2、6月10日,菜鸟网络宣布,百世汇通和圆通将先期加入菜鸟驿站,向社会开放其末端代办点为公共自提点,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收服务,力求快递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菜鸟网络、百世汇通、圆通三方合作站点至今年年底目标数为10000家,届时可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而中国邮政也曾在4月底向社会开放5000个邮政自提网店,作为菜鸟驿站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收服务。菜鸟驿站合作站点数目前已超过20000家,覆盖30个省,187多个城市。
针对上面两则新闻及相关的报道,有了很多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观点:
1、丰巢智能快递柜的推出,意在布局快递最后一公里,考虑到丰巢科技各股东的背景,必将引爆行业巨震。
2、将丰巢快递柜和菜鸟驿站关联起来分析,进而引申出顺丰和菜鸟的竞争,最后得出“菜鸟网络最大的敌人不是京东而是顺丰”的结论。
个人认为,上述观点都是对这些新闻的误读。
一、 对于第一点,误读主要在于将智能快递柜“简单粗暴”地纳入到“最后一公里”困境的讨论范畴中,同时对智能快递柜期望过高。
理由如下:
1、“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最后一公里”是个形象的称呼,一般指从物流公司最末端到用户手中的这段过程,是整个物流环节的最后一环,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和客户接触的环节。“最后一公里”困境涵盖的方面很多,需要包括物流公司在内的各方面协同解决,在这里就不展开说明。而丰巢为代表的智能快递柜所期望解决的其实是“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即货物已抵达用户最近处但由于下面原因无法最终送达的情况(主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看,还有如何避免多次投递导致的低效率、高成本)。
1)比如有的学校和小区不允许快递员进入;
2)时间上冲突,快递到的时候正好出门了,或在开会或上课;
3)出于安全、隐私考虑,不希望直接送上门。
可以说“最后一百米”只是“最后一公里”困境中的很小一部分,而“最后一公里”更多地还需要从统筹基础设施,优化仓储模式,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分层次的物流服务等方面入手。虽然有些文章点到了“最后一百米”,但是分析的时候仍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框架里。所以说,切题一定要准确,不然都弄不清楚自己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竞争对手都有哪些,得出的分析结论也就自然不会准确。
而且,很多“最后一百米”问题是无法(比如说大件物流,特别是提供送装一体化服务的)或不太需要(比如说京东到家,它其中一部分主打的就是2小时送达服务,这个时候用户是希望提供即时的一个服务,所以比较少地需要用到智能快递柜)用智能快递柜来解决的。
2、智能快递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最后一百米”的问题还有待观察。
“最后一百米”的困境由来已久,在没有智能快递柜之前,广大群众就已经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送小区的快递可以放物业,物业不受理的可以放在附近的便利店、杂货店、水果店等等。送公司的快递可以放在前台。因此,一个比较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把老百姓已经想到的这些点利用起来,并通过必要的手段来进行整合、规范,保证货物的安全、用户体验的相对满意,这个是菜鸟的思路。当然,智能快递柜也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思考产物,目前支持它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那么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它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如果菜鸟驿站网点足够多、足够密的话,智能快递柜的竞争力在哪?
此外,“最后一百米”中的问题更多地是反映了客户差异化的投递需求,如果后续快递公司能够在差异化、分层次服务方面持续改善的话,比如夜间配送、预约送达、限时配送,那么还有多少是留给智能快递柜的真实需求。
2) 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终端投递的效率。
根据“丰巢”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快递员上门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7分钟,而如果使用“丰巢”自助派件,每成功派发一单平均耗时3分钟,平均估算快递员人均效率可提升1倍。这个数据对于快递公司意味着,快递公司在不新增人手的情况下末端业务处理量提升100%。但是,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不能只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一厢情愿地看待这个数据。不是所有用户都希望使用智能快递柜来自助取件,现在已经有抱怨说快递员没有经过用户许可就擅自将快件放到智能快递柜里。而且,在现今要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大背景下,智能快递柜能够发展多快还需要观察。
3、智能快递柜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作为社区O2O入口的路更是漫长。
如果单纯地是收发快递(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基本上还只有这些功能)的话,我觉得智能快递柜的盈利能力有限。目前,大家只是想当然地以为智能快递柜能在“最后一百米”中占据一席之地,肯定有一部分终端配送可以由智能快递柜来代替。但是,这个比例到底有多大,整个市场容量有多大,都没有看到一个比较合理的预估。
好在,很多智能快递柜都提到了诸如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的功能。比如通过丰巢的介绍可知,目前完成的“丰巢”智能快件柜产品设计已覆盖物流快递、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等领域,并通过移动终端实施自助操作和安全保障。而速递易的口号也是“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社区第三方便民服务平台”。要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柜子一定不能只是单向的信息流,因为单向的信息流做得最极致也只能是相当于之前的信箱这种待遇。一定要有双向的信息流(发快递也可以看作是反向的信息流,但是远远不够),这才是快递柜相较于菜鸟驿站的最大优势。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家好像都想当然地认为智能快递柜可以通过收发快递就能把用户吸引过来,然后再尝试其他功能。我觉得这种引流方式是否可行有待商榷,我认为还是需要一些更积极主动的引流方式,即后期用户不收发快递也能想到来使用智能快递柜,因此作为社区O2O入口这个卖点也需要进一步明晰、论证。
二、 第二点误读是错误地把菜鸟和顺丰放在了对立面,个人认为顺丰和菜鸟不是直接竞争关系,现阶段菜鸟最大的任务还是拱卫阿里的电商王国来对抗京东。
理由如下:
1、从菜鸟的战略重点来分析,菜鸟的发展无不是紧紧围绕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战略动向。
从菜鸟成立的初衷可以看出,菜鸟始终是和阿里电商平台密不可分的,被比作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关系。在第一届菜鸟江湖大会上,张勇和童文红也一再强调了这一点。目前,阿里的整个生态体系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需要,不单是将交易规模做到一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个生态体系的品质、服务。另外,阿里还希望能在一些新的平台、业务上(包括跨境电商)获得大的进展。
很显然,阿里是对目前合作伙伴能够提供的作为完整用户体验一环的物流服务不太满意。别看阿里经常吐槽京东的自有物流难以为继,但是自有物流有的时候还是自有其优点,可以更好、更坚决地支持电商战略的发展。所以,阿里在菜鸟出手了,它需要制定游戏规则了。
此外,通过两年的韬光养晦以及最近的包括入股圆通在内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菜鸟自觉有一定的掌控力来制定一些平台规则了。
以新闻里提到的百世汇通和圆通加入菜鸟驿站来说,这是菜鸟几个战略重点之一,是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并非抗衡丰巢而来,丰巢只是可能促成了这个事情的更早达成而已。
此外,如果顺丰是菜鸟的最大敌人,那么相互之间肯定会围绕对方来制定相应的战略。但是,从童文红给出的菜鸟重点要做的几件事情来看,并没有特意针对顺丰的。
2、 目前来看,菜鸟和顺丰的关系还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虽然菜鸟涉足物流,顺丰也有了顺丰优选和顺丰金融,貌似双方越来越像,“战争”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阿里和顺丰的核心业务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一个是互联网和电商,另一个是快递和物流。两者的发展思路都是通过延伸自己的核心优势及品牌来进行横向扩张,但是这种扩张的目的更多地是建立护城河来拱卫自己的核心业务,有些时候也是某种战略性的防御。
比如菜鸟的发展,更多地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商家,思考的路径也是从阿里的核心优势(电商、大数据)出发,比如通过菜鸟来帮助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做好消费供应链的管理。
菜鸟近期的思路应该是将尽可能多地合作伙伴纳入到菜鸟的规则体系中,将一切进行数据化,然后利用阿里最擅长的大数据能力来提示效率。童文红在第一届菜鸟江湖大会上就表示,数据运营的基础是一切业务数据化,只有数据化以后才有可能基于数据,大幅度提升效率,“所以我们希望首先能够推动一切的快递业务数据化”。之前推出的电子面单及四级地址库都是这方面的佐证。
而顺丰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当然有“万一做成了”的心态,但是另一方面还是用来促进自身快递业务的发展(比如顺丰优选直接促成了顺丰冷运的发展壮大),同时避免自身核心业务的完全受制于人。
当然,马云和王卫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且都有野心,所以谁都不会轻易臣服于对方,而且在做横向业务扩展时都是立意高远,在业务交叉部分有一些檫枪走火实属正常。而目前在物流行业的这些竞争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顺丰也像圆通那么容易地被收编了,那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顺丰了。
此外,目前这种竞争态势后续如何发展还不确定,说不一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更强大的对手面前,两个企业仍然会携起手来。
欢迎光临 老榕树社区 (http://club.lrsw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