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个聊也聊不完的话题,可以说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中国文明史的一部分。而且自从互联网行业火起来之后,跟“吃”相关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断涌现出来。起初是黄太吉煎饼和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等顶着互联网思维的光环,将“吃”的生意带入了互联网的圈子,淘宝、京东等这样的电商平台也都相继推出了有关吃的生鲜频道。
但是如何才能吃得有特色,一个关于吃的公司要怎样才会充满自己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开始标新立异,他们不甘于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单纯的餐饮公司或者生鲜电商,很多小而美的“食物公司”涌现出来。
链农VS青年菜君:B端、C端各显神通
关于吃,最基本的就是食材了,所以在食材方面创业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如何能在这些基础的食材当中做出花样,大家就开始各显神通了。做食材的公司,最具特色的当属“链农”。
链农主要从事的是B2B的食材o2o,集中中小型餐饮商家采购需求,到一级销售地(如新发地)进行大批量食材采购,再向中小型餐饮商家提供服务,宣称原材料价格比中小餐厅单独采购便宜20%。这家公司不仅满足了饮食的需求,而且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将农产品与互联网供应链相结合,也有助于帮助中国农业的升级转型。
上个月刚完成百万美元融资的半成品菜电商“青年菜君”则是从线下社区入手,用户提前一天在网站或者微信公共账号上下单,网上支付,第二天下班后在回家的地铁站出站口的自提店面,将菜取走。青年菜君的这种模式符合时代热潮,非常精确地击中了现代都市白领的生活痛点。
下厨房VS爱大厨:美食OR厨师的“真人秀”
除了在食材方面下功夫,也有公司打起了那些不会做菜的吃货们的主意。对于那些喜欢自己钻研菜谱的用户,有创业者开发了菜谱类的应用,比如下厨房等。下厨房宣称“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它是一个厨师和美食爱好者的记录、分享平台。
但是仍然有人不知道看了多少菜谱,依然做不好一道美食。而爱大厨就是请想为时间资源比较匮乏的情侣或者家庭提供上门的厨师烹饪服务。
具体来说,“爱大厨”会基于LBS为你推荐家附近的厨师,可供参考的厨师个人标签则有:他所擅长的菜系、厨龄、拿手菜等,厨师的个人页面会大图展示其拿手菜。这类创业公司满足了(不会做饭的)年轻人的需求,而且这种“私人订制”的感觉也让用户有特殊的满足感。
饿了么VS妈妈的菜:餐厅与私厨的味觉PK
在满足了单纯的吃的需求之后,社交与吃的结合又衍生了一系列的创业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回家吃饭、妈妈的菜等。“妈妈的菜”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向周边社区大妈订购外卖的互联网产品,在用户端来说,它和饿了么等产品的下单订购体验并无不同,只是烹饪者由周边餐厅,换成了小区内赋闲在家的大妈们,因而用户会在“吃”的体验上多几分儿时味道。
这样看来“吃”真是一门学问,琢磨好了如何去满足人们吃的欲望,到处都是商机。一日三餐之外还有水果,近日在京东众筹了1300万元的水果O2O公司调果师也已经补上了这个坑位。除了这些新兴的饮食类初创公司,那些类似大众点评、淘点点之类的餐饮平台更是数不胜数。
食品行业在未来中国的创业浪潮中将是一个爆发点,但是想要在中国的饮食市场上脱颖而出还是必须要有新意。简单的订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用“吃”这个字眼把人们的生活、社交甚至中国的食品行业连接起来才是将来饮食行业创业的出发点。
欢迎光临 老榕树社区 (http://club.lrsw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