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社区

标题: 十大失败O2O企业的“死因” [打印本页]

作者: liuzongyang    时间: 2015-9-6 17:17
标题: 十大失败O2O企业的“死因”

互联网+、O2O、转型、融合、创业、融资、风投……当这一长串词蹦出来,当前经济熙熙攘攘的热 闹场面似乎要呼之欲出了。互联网吹来的革新风潮浸润了世界各地,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迹象愈加明显。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动荡中,大多数革新者都已默默死掉, 很小一部分天之骄子能够经过血雨腥风的考验活得精彩。成功者的经验各有各的优秀,失败者的教训也各有各的意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至少 还可以作为后来者继续前进的垫脚石。

在如今的创业大潮中,O2O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业看来,甚 至到了得O2O者生,失O2O者死的地步。O2O也因此被视若神明,对于试图转型的传统企业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紧O2O,下一步就被新兴力量拍死在沙滩 上。在摩肩接踵的改革大军中,有多少O2O企业成功了,有多少失败了?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听惯了成功者的慷慨激昂,也来缅怀失败者昙花一现的凋零 吧!这同样是为了成功。

一、O2O不是万能钥匙,搞清楚自己要搞定什么才是关键
不 知从何时起,O2O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传统企业转型思考它,互联网企业落地思考它,创业创新思考它,几乎无处不在。“互联网+”的提出让O2O更加火爆, 很多人觉得“互联网+”不正和O2O“线上+线下”一脉相承吗?总理都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了,O2O瞬间高大上了。且不论“互联网+”是不是万能 的,O2O绝对不是万能钥匙。可惜太多的企业盲目跟风O2O,不管三七二十一,先O了再说,指望套上O2O的外衣,摇身一变就成功了。
二、模式是什么鬼?O2O不是模式,没有人不是O2O
从 O2O被提出开始,普遍被称为O2O模式。O2O真的是模式吗?或许称作概念更确切吧。O2O风靡可以说是这两三年的事,可是生活服务、招聘、团购等网站 却早已出现。因此,O2O可以说是在一些既存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本身并不适合被作为模式。退一步讲,就算把O2O作为模式,模式是什么?成功 有模式吗?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按照既有模式照葫芦画瓢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你说的创新是什么?拿来主义最害人!

之 所以说O2O不可作为企业追求的模式也正是如此。追求O2O有什么用?创新才是进步的根本,不要以为O2O就是进步,O2O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一个大的 框架。真正的创新是什么?是思想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步,是前所未有的创造。因此,不要以为O2O就是创新。 更重要的是不要打着O2O的旗号,干着Copy的勾当,走别人走过的路,那是别人的成功。

四、拔高伪需求,不能面对现实
有 很多O2O企业都信誓旦旦基于市场需求,敢问有多少是经得起考验的?餐饮和用车市场炒得那么火,成功了吗?实际的市场需求是怎样的?如果说在初期抢市场阶 段砸钱还有情可原,国内的外卖、打车等已经被瓜分差不多了,市场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怎么还得靠钱圈住用户?美其名曰增强用户粘性,真实情况恐怕会是:如果 优惠和补贴取消或大幅下降,用户需求会骤减吧。这也造成了这些O2O企业持续砸钱的困境。自己拔高的伪需求,赔死钱也要维持。
五、找痛点是一个负词,误导了很多人
找 准用户痛点几乎被很多O2O企业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做产品、做营销、改善体验等等都得戳中用户痛点,仿佛这才是企业精准触达用户的关键。果真如此吗?小 米戳中用户痛点了吗?华为戳中用户痛点了吗?苹果戳中用户痛点了吗?恰恰相反,这些备受用户青睐的品牌找准了用户的舒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服务和 体验,让用户感到舒适惬意,才是成功企业在做的事。找用户痛点不难,难的是让用户告别痛苦、在舒适中感受快乐!让用户体验时尚、品味美食、住得温馨、行得 欢畅,成功则不远矣。
六、钱不是用来被烧的,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
首 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程度问题,企业初创期的正常合理投入不算烧钱,只有明显超出正常投入规模和周期的砸钱才纳入烧钱的范畴。那么问题来了,烧钱是不是 O2O的必要条件?从短期来看,为了迅速扩张市场,烧钱是某些行业的普遍现象,只是长远来看,持久的烧钱并不可取,否则就成了无底洞,用户越来越娇惯,习 惯了补贴优惠怎么能容忍失去?像极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啊!为了留住用户,企业也不敢贸然停止烧钱,用户对补贴优惠依赖增强,对企业和产品却没有 形成强烈的依赖,企业更不敢怠慢烧钱,恶性循环……这真是畸形发展!
用户粘性不应该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而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正如上文所言,拔高需求或许是恶性烧钱的根源。就算看到了市场前景,也不要急着消费未来嘛!停不下来的烧钱,这代价有点儿昂贵。
七、O2O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画面……

O2O 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不过,随着千军万马蜂拥而上,这风口显然已经超负荷了。在你争我抢的厮杀中,风口夹杂着奋战的鲜血,我们关注着飞起来的寥 寥无几,却不曾注视掉下去的千千万万。O2O为渴望成功的人们描绘了一片广袤的希望原野,却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一飞冲天的完美天堂。“O2O的风口猪都能飞 起来”,更多的是传递一份追求梦想的激励和希冀。O2O的门槛并不低,就算风再大,猪要想飞起来,还得有飞天的真本领,比如二师兄。

八、转型就靠O2O?不要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不 得不承认,O2O为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互联网企业落地作了更好的指引,也为实体和电商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可能。这让曾经被互联网企业冲击的传统企业看到了 重生的曙光,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成长的广阔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O2O逐渐成为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救命稻草,也成为互联网企业渠道下沉的重要选择。从 曾经的水火不容到如今欲水乳交融,传统和互联网在O2O的影响下,开始新生。然而,转型就靠O2O,这样的盲目崇拜并不可取,O2O只是提供了一种转型的 思路,各企业还是要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和服务本身,不要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九、各行各业都需要O2O?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近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具体“+”什么,明确了“互联网+”未来三到十年的发展目标。在“互联 网+”提出之前,各行各业已经燃起对O2O的满腔热情,似乎各行各业都需要O2O,否则就会落后、就会失败。O2O的思路虽好,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三 百六十行,并非都适合O2O或者都需要O2O。一些实体店没有O2O,凭借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依然生意兴隆,一些网上平台,没有向线下渠道延伸也做得风生水 起。O2O不是必需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把更根本的问题弄清楚以后,还是要O2O一下比较好。
十、BAT、京东、万达、苏宁、国美等都在做,但都只是在探索
O2O 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永远看不懂。有人觉得O2O是一条转型或者创业的捷径,这么火的概念,趁着东风也能飞一会儿。只有真正踏下心践行O2O,才能品出其中 的滋味。O2O不是转型捷径、不是创业噱头、不是跟风凑热闹,更不是看起来那么美。由于O2O涉及线上、线下两个层面,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经营、平衡和 融合。O2O有多难?BAT、京东、万达、苏宁、国美等都在做,都在探索。O2O的难也正是由于它并非一套明确的模式,而是一个需要填充和落地的概念,需 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修正、完善,才能求得真知。








欢迎光临 老榕树社区 (http://club.lrsw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