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社区
标题:
VR进入模式验证阶段 生态系统尚薄弱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天三餐白米饭
时间:
2017-3-19 11:49
标题:
VR进入模式验证阶段 生态系统尚薄弱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7年,泛VR的战火并未消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英特尔公司对外宣布一款名为Project Alloy的VR头显,预计将于2018年后正式推向市场,这也预示着继谷歌、索尼、Facebook、微软等企业之后,另一大科技巨头悄然卷入VR战争。
而在中国,2017年VR/AR的身影仍十分活跃。无论是“两会”期间出现的VR潮,抑或刚刚落下帷幕的“3·15”晚会中AR技术的应用,都在不经意间将公众的目光引向这一行业。
战火依旧,但不同的是,如今这已不再是野蛮生长的时代。“我们认为,2017年至2019年,随着硬件标准和爆款产品的形成,泛VR市场仍会快速发展。”在2017年中国IT市场年会上,赛迪顾问虚拟现实行业分析师侯云仙指出,“但区别在于,2016年的投资狂潮已经退去,2017年整个行业将进入模式验证阶段。”
模式验证期
所谓泛VR,是指囊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在内的广义虚拟现实概念。在侯云仙看来,VR、AR和MR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在很多时候界限并不明显,技术上亦存在相互融合之处,“三者未来融合的概率更大。”
从时间上而言,过去几年无疑是泛VR的市场培育期。在此期间,微软、谷歌、苹果收购VR相关企业,索尼启动Morpheus计划,谷歌推出Cardboard,三星与Oculus合作推出Gear VR,此后更是在2016年迎来Oculus Rift、HTC Vive及索尼PS VR三大明星产品的上市。
国内的VR行业在2016年同样热度非常,数百家VR创业公司相继出现。根据赛迪顾问方面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VR融资规模为21.8亿元,投资轮数为60轮,到了2016年,投资规模达49.8亿元,投资轮数猛增至178轮。
“2016年,中国泛VR市场总规模为68.2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70.5亿元市场规模,增长率约150%。”侯云仙表示,“预计到2020年,市场会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尽管泛VR市场仍有望高速发展,但有别于此前非理性的投资热潮,此番增长过程中,相关产品项目将开始面临市场检验。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泛VR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包括天使轮及种子轮在内的前端投资占据泛VR行业内融资比例的47.9%,这意味着国内泛VR行业内将近一半的企业仍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有待成熟。在2017年,众多此类企业将迎来“年检”。
生态系统待建
据侯云仙介绍,泛VR产业链包括硬件、软件、内容与服务。其中硬件是指上游的零部件和中游设备,软件主要指信息处理系统,内容亦即应用,分为消费级和企业级应用,服务即分发运营,包括平台分发、内容运营和销售渠道等。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VR平台+内容+硬件+服务的生态系统相对薄弱,”侯云仙直言,“具体而言,硬件的门槛相对较高,国产软件能力薄弱,应用与内容不足严重制约行业发展能力,服务分发环节亦处于洗牌阶段。”
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蚁视科技创始人覃政同样指出,VR行业目前的尴尬之处在于“鸡与蛋的关系不明确”。换言之,由于VR王牌内容较少,用户没有动力去体验VR设备,用户没有动力,内容开发也就失去了动力。
而解决之道或许就在于生态系统的建设。“VR内容的制作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会越来越简单,”覃政告诉记者,“2016年下半年开始,有许多消费端的VR相机出现,此类设备的加速推出有望解决VR内容瓶颈的问题。”
事实上,从投资趋向上来看,2016年国内泛VR行业投融资结构也正在从硬件端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流动。据侯云仙介绍,2016年流向硬件端的资本占总体投融资的比例仅28%,与2015年50%的比例相比大幅下跌,与之相对应的是,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比例从2015年的28%上升至2016年的46%。
“从VR产业发展本身而言,应用是未来的产业引爆点。”侯云仙指出,“其中游戏是VR最先启动的应用,消费者基础最好,最易培育成为杀手级应用。企业级应用目前来看,房地产、工程和教育最有可能成为引领市场的应用。”
这也就意味着,单纯做硬件的企业将很难再得到进一步融资,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厂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新进入者只有结合云端的计算能力或服务,才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对于内容制作商而言,关键词是“突破”。“由于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投资风险,未来能切入2C应用的更多是有基础的大厂商;企业级应用覆盖面较广,创业公司机会较多,也将推动VR与众多行业形成联动效应。”侯云仙称。
此外,侯云仙强调,考虑到目前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深耕技术研发至关重要。目前VR相关专利技术主要被美国与日本持有,国内VR企业如果无法在技术上突破和持续迭代,将会再次沦为加工厂与消费市场。“如今用户体验不成熟,空谈内容和模式都没有意义,这些都需要通过关键技术来形成突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nqbaiquqpk
时间:
2017-4-4 01:16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欢迎光临 老榕树社区 (http://club.lrsw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