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社区
标题:
多一点专业主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坎坎坷坷
时间:
2013-11-30 11:07
标题:
多一点专业主义
本报记者 费杨 “其实,我就是一个演员,演好戏争取早日成名。”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分析师如此自我评价。不管这是自嘲还是无奈,渴望成名在卖方分析师行业却是不争事实 风往北吹,草即北倒。浮躁之下,娱乐至上。这让我们看到研究报告质量下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党兴起,捕风捉影、论证草率的同质化报告日增,研究服务方式更是花样百出,泳装秀、游艇会、送4G手机成策略会的主角,拉关系、拜选票、套消息则是分析师们的必修课高曾撰文总结了目前分析师的四种技巧和方法:走“取巧”之路,在内幕信息上做文章;走“守拙”之路,在公开信息的服务上做文章;走“传粉”之路,在把握市场情绪上做文章;走“行险”之路,在闭门造车上做文章 渴望成名有追求急功近利的社会大气候因素。当然,卖方分析师力求成名也是追求短期盈利的投资理念嬗变使然,更有追求更高薪金待遇的现实动力。“拿个"奥斯卡"(业内知名排名机制)金奖,身价肯定翻番,就算得个提名奖,收入也会增加不少。”不止一位分析师承认,得到机构投资者握有票权的排名榜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目标 因为追求短期收益的市场环境,分析师必须从长跑转为短跑,因为专业主义的缺失,闯红灯总比守规矩的早到终点,十年磨一剑出一篇像样的报告还不如和基金经理们、上市公司高管们喝喝茶、聊聊天、套套关系,听听消息,行业异化自然难免。一位知名分析师毫不避讳地说,“忽悠”是分析师最重要的一项能力,这不仅仅是指雄辩的口才,更是指与买方、上市公司打交道的能力 渴望成名无可厚非,值得鼓励,但不宜泛滥,不可走样,更应该被关进专业主义的笼子里。这种专业主义既是基于职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模式,更是基于职业功能、职业角色、知识要求而形成的一整套职业伦理,既是自律,也是他律。正如某知名分析师在转行后感概,不要为了争排名,而过多委屈了自己的傲骨,不要越成长感觉越堕落,多点思考和分析,多看长线。其实,何止分析师,各行各业行何尝不需来一场专业主义的洗礼呢
作者:
vxabxf
时间:
2014-3-2 13:41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gtpjaymxlf
时间:
2014-3-5 13:27
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shenadrfro
时间:
2014-3-8 03:25
学习了,谢谢分享、、、
作者:
Abocave
时间:
2014-3-10 20:35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老榕树网络
时间:
2014-3-12 18:46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作者:
jkysmrbs
时间:
2014-3-14 15:30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欢迎光临 老榕树社区 (http://club.lrsw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