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统计:
发布数/完成数/奖励数:
0/0/0
承接数/奖励数/收入数:
0/0/0
限制会员
- 积分
- -1801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又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游戏,从大起到大落,不过两年。
2015 年,为了体育版权,腾讯花费 5 亿美金,体奥动力斥资 80 亿人民币,PPTV投入2. 5 亿欧元。
转眼间,这里不仅有了让人充满想象的 5 万亿,还被寄望成“下个千亿市值企业”的诞生地。
又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游戏,从大起到大落,不过两年。
随着乐视体育与亚足联合同正式终止,这个一度让西方媒体感到震惊让业内同行苦不堪言的游戏,放慢了迭代的脚步,甚至有点儿难以为继。
看上去,被迫做了旁观者的新浪体育,反成了赢家。
尴尬的新浪体育
2015 年 4 月,魏江雷做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决定——接手新浪体育。像很多职业经理人的空降救场一样,他得到了老大曹国伟的信任,面对的是棘手的局面:这个经营了 20 年的知名体育媒体,舒服的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
当我们考察魏江雷的出身,就会发现,整个体育圈里,大平台的领导者几乎都是职业经理人。万达体育中国区杨东为,阿里体育张大钟,聚力传媒米昕,乐视体育雷振剑(现以创始人身份对外)……这批职业经理人主导着 2014 年开始的中国体育产业“革命”,影响着行业排位和格局。
魏江雷上任时,新浪体育正消耗着它最后的版权“余额”:半个赛季的NBA和一个赛季的中超。之后,它在“疯狂的版权”战场上节节败退,痛失旧有版权,并最终无缘几乎所有主流赛事的转播。
市场风云变幻。这时候,找上门来的记者藏不住他们的心思:没什么比刻画一个悲壮的企业更能体现一个产业变局的残酷。
他们开始集中向魏江雷发难:
“你有NBA吗?”
“没有。”
“你有中超吗?”
“没有。”
“你有西甲吗?”
“没有。”
就此传播的文章标题粗暴、不留情面——“新浪体育大输家”。
该文发表于魏上任 9 个月、新浪体育转型之后。它的确代表了部分人的看法:起码新浪体育已被抛于主流之外了。
作为国内知名的体育媒体,新浪体育过去如鱼得水,魏江雷形容是“躺在互联网上做了很多年生意”。暴风体育董事长、暴风集团CEO冯鑫直言,新浪体育靠的是“过去的惯性”。拿新浪转播中超这个事情来说,当年它支付的版权费用不到 600 万一年,收进来的钱是 2000 万。那会儿没有天价版权,甚至没什么竞争可言。“ 200 人坐办公室从来不出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晒不着”,单中超这一个IP,一年就能赚 1400 万。舒服极了。
突然时代变了。中超 1 年的价格从 600 万涨到13. 5 亿(创业家&i黑马注:13. 5 亿是乐视所出的价格,体奥动力购买时是 1 年 16 亿),翻了 200 多倍,远远超出了新浪体育对“一个正常商业逻辑”的理解。当它赖以维生的媒体核心内容不再,“躺着赚钱”的日子也随之远去了。
酣战的版权市场,令人震惊的数字一个接着一个曝光,新浪体育几乎是沉寂的。
2014 年底 2015 年初,暴风公司做体育市场调研,腾讯体育的数据突飞猛进,新浪体育尚占据着最大份额。“新浪居然是第一名。” 2017 年 2 月,冯鑫向创业家&i黑马重提旧事,神情吃惊。
资本主导了体育产业 2015 年的变革。有人翻身,有人被推下,有人站在浪潮之巅,有人不得不应对尴尬。市场的残酷,足以颠覆一个企业对用户忠诚的认知——版权丢失,人走茶凉。
但这并不是中国体育产业那一年的全貌。如果你想知道,不妨去看看当年的资本市场。据懒熊体育统计, 2015 年全年体育领域发生 213 起融资,融资规模70. 33 亿元。而据FellowData研究, 2013 年到 2016 上半年,体育领域获投项目数量 251 个,其中可统计融资事件 239 起。如果数据为真,说明,绝大多数融资事件都发生在 2015 年。
人人渴望抓住这个时代性的风口。不仅是那些有想法有野心的“疯子”,也包括每天朝九晚五的普通人。
魏江雷到新浪体育的第一个礼拜,感受是:人坐不住了。自他接手起,打他手底下出走的员工有几十人,其中“总监级别的有 5 个”。起初,他还按照公司的规矩跟一个个“吵着要走”的总监面谈,后来干脆签字,“面也不见”。
“谈了还是要走,挡不住他们。”魏江雷的表情告诉创业家&i黑马,这批人的出走并没有给他造成多大困扰——初来乍到的他,跟这些人“谈不上什么交情”。
就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新浪体育面临的尴尬局面,纠缠着它走过了一段长时间的黑暗。
在篮球场上,人们习惯将那些惨遭大力扣篮“羞辱”或被花哨运球“戏耍”的对象视作背景,新浪体育的时运似乎就是如此。
被迫转型
球迷群体追随NBA的脚步离开新浪转投腾讯的过程中,行业格局也在发生剧烈变化。
幕后推手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伙”。华人文化旗下体奥动力以 5 年 80 亿元的价格拿下中超版权,被视为中国体育产业资本汹涌的标志性事件。此外,万达集团、乐视、腾讯、阿里以及苏宁均开展了一连串的战略布局。
无一不是财大气粗。 2016 年 5 月,懒熊体育特意安排来自万达、乐视、阿里、腾讯、华人文化的 5 位高管同台论战,并誉之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春秋五霸”。懒熊时称,格局已初步显现,跑马圈地的时代,巨头即主宰。
那一拨传奇故事,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属于新浪体育。
2015 年底,曹国伟找到魏江雷,说,给你 10 亿,你打算做什么。“做赛事。”魏很笃定。紧接着,新浪体育独立,正式宣布从体育媒体平台向体育公司转型。有点要“革自己的命”的意味。
对于这样一家媒体业务起家的平台,媒体是它的核心板块,承担着主要的收入任务。转型做赛事,是个苦累的差事不说,没有底子,也没有相应的班子。
魏回忆,在新浪高管会上,当他提出要办三人制篮球赛事、打造自有版权的时候,在场的人面无表情。没人反对,也没人相信这事儿有多大价值。曹国伟私底下找他确认,你真要做这个啊?嗯。斩钉截铁。
倘若你在大公司呆过,就会明白搞内部“改革”,阻力多么大。第一年,篮球比赛做得不怎么如意。魏想找个自家的体育记者帮忙报道,没一个人愿意去,普遍的反应是:你这个有人看么?
2016 年,第二季的赛事质量提升明显。在魏江雷多番“哀求”下,主编总算指派了一个记者,跟他去了现场。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陪着记者,边看边给他讲解,“说了 3 个多小时”。记者回去写了篇文章,不错,魏觉得得到了认可。
在后来的一次内部会上,魏江雷再次讲起这个三人制篮球赛事,整个会议室的困倦和沉闷不见了。有那么点意思了。
2015 年 9 月,中超签出 5 年 80 亿合同的消息不胫而走。中超谈判之前魏江雷自己也做了一个估价,认为中超的市场价值“ 20 亿到头了,但肯定有人抬到 40 亿”。最终结果让他大跌眼镜。
他说他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能,加上新浪体育未来的梦想,依然没能追上版权价格抬升的速度。
也是在那个时候,新浪体育彻底告别了版权竞购。
中超联赛版权 5 年 80 亿的消息一出,西班牙权威媒体《马卡报》评论,中超价格从最乐观的预测5. 5 亿欧元到令人吃惊的11. 25 亿欧元,实现了“重大飞跃”。
2016 年底,魏江雷受邀参加一个行业峰会,此时已距新浪体育脱离版权争夺有一年时间。会后依然有记者追问版权的事。魏讲了一个段子:
你们看过蜡笔小新吗?妈妈说今天吃火锅,让蜡笔小新去买点白菜、豆腐。小新进了店门,问:“老板,有豆腐吗?”“没有。”“有白菜吗?”“没有。”“什么都没有开什么店?”“我们是鱼店。”老板说。
在场的人笑成一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