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内容违法或虚假,请联系上述邮件删除】
首先要解释一个争议性话题:关于O2O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做,以及有没有价值?我自己的了解是,在过去一年中市场阅历了从十分热到十分冷,实质上是由资金的供给量决议的,相似的状况曾经发作在电商展开阶段中。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那时分讨论电子商务案例的时分,投资人的判别是,由于你没有物理上的接触和足够大的物理上的试用试穿的机遇,所以很多人以为电子商务不会成为生活习气,也不会成为一个大事。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2011年,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以为每一个电子商务的品类,不论你卖的是多么特殊的电子商务品类,都能够成为一个电子商务的入口。这也是当年所谓“电子商务投资泡沫”时的状况。
第三阶段,到了2012年全年,绝大多数人以为电子商务并没有发明出来庞大的价值,它只不过是单纯经过补贴增加的批发渠道,这是前后三年当中大家关于电商在认识上的差别。
展开结果也很简单,第一个阶段有淘宝,为什么会有淘宝呢?从宏观上看,我们从2000年到2010年,阅历了十分快的社会经济展开阶段,带来了两件事:第一是消费力总量和消费力效率的进步,第二是居民收入和支配收入的水平大幅度进步。除这两个大前提之外还有一个中观前提,从国度最宏观的供需结构,也就是人口结构上来讲,2012以前,还有年轻人增长比较快的阶段。
那这三个前提给中国构成了什么影响呢?简单讲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水平进步和可支配收入的进步速度比较大地超越了批发行业的展开速度,这是其他国度都很少阅历的极快速增长的阶段。
这个社会的矛盾愈加直白地说,就是我有了钱但是在线下一定能够买到我想到的东西,或者是适合性价比让我愿意置办。于是中国的电子商务比其他国度更为繁盛,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08年到2012年这几年时间,中国呈现第一波电商浪潮。
所以你也能了解,为什么中国的电子商务展开的速度在整个批发总额当中占比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我们用了快速增长的五六年时间到10%以上,而美国从95年、96年开端搞电子商务,到今天也没有搞到10%。这一波我们讲的是淘宝,淘宝处置的是买得到的问题,淘宝上什么东西都搞得到,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需求呢?由于线下你什么都搞不到。
这时第二个问题也呈现了。淘宝是一个百货大楼,有500万个商铺,卖了10亿个不同的商品。关于一个以前不经常在网上买东西,被电子商务泡沫教育上网、线下批发业又的确满足不了需求的人,会阅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一个这样的新用户需求学习如何逛一间这样的百货商店,从里边找到你想买的那几件或几十件商品。
这就催生了这个需求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我不需求你逛几百个商铺,只需求你逛几十个,从几百件商品里就能找到你想要的那个。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呈现了第二波电商浪潮,也就是B2C,天猫、京东那一波。
从实质上来讲,电子商务的实质是批发,契合一切的批发规律。就它繁盛所应用的机遇,从长期看是由于进步效率,从中短期看是由于在中国呈现了消费水平和线下供给水平之间的差,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了一笔钱把这个沟填平了,那个阶段谁站在沟里没有被土填死,谁就站出来成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所以回过头来说O2O,电商实质上处置的是批发里的问题,那O2O实质上处置的是效劳行业里的问题。中国往常的展开阶段,大家过了买东西这个阶段,往常都是随着生死水平的进一步进步来买效劳,这时分效劳业是我们国度重点展开的产业。
但是有个问题,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我们的批发行业借助于中国展开成为了世界的代工厂,有了消费的基础,我们开端在国内中止了第一次在线下的展开。比如说大范围开商场,这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的惯性反响,只是后来被中间冲出来的第三者电商突破了,并且把整个事情又往前展开了一步,比在线下开商场所取得的生长速度更高效。
反观我们的效劳行业,除了餐饮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的效劳行业,即便是一二三线城市,很有可能展开的时间阶段比我们的批发行业还要再晚一点,还要再落后一点。
这种“晚”和“落后”,能够举打车的例子。往常打车市场有迅猛的滴滴和Uber。不过在中国打车市场,简直最早的是易到的周航,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缘由没有做成该有的样子。客观缘由是什么呢?中国的效劳行业还没有得到多层次的充沛展开。
周航赶上的状况是这样的,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居民收入上涨水平是不是能用得起一种介于出租车和酒店专车之间价钱的车辆,中国是不是到了这个层次?到了。但是效劳规范有没有树立呢?没有。由于缺乏传统。
能够参照的是,假如大家去国外旅游,假如你用过的话,国外有一种存在二三十年的效劳叫Limo,或者Black Car效劳,就是奢华车效劳。但中国的问题是效劳行业展开的比较慢,而且时间比较短。中国市场上有没有足够多提供这个效劳,还没有构成。
这时分易到做一件十分有意义有理想的事情,在适合的阶段进到这个市场来效劳具有消费才干的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给他们提供这样一种交通效劳,介于简直没有效劳的出租车,到简直是4倍半左右价钱的酒店用车之间。但主要问题是规范如何来定?效劳层次不同的时分支付的价钱能否应该有不同?用户多花20%、50%或者是100%的价钱的时分,应该买到什么样的专车效劳?他们是不知道的。
再一个,从提供专车效劳来讲,你没有成熟的驾驶员,假如你重新找到一些人愿意提供效劳的话,他们也不知道提供什么样规范的效劳。
所以说接下来的事,面对这样的市场,你得通知用户,你能够构成一个习气和置办的认识,你能够在市场上买到比出租车贵一些,但是可能对你来讲效劳体验更好一些的交通效劳。这种效劳还可能进一步是在车上放矿泉水、让车洁净、没有滋味、尽量用导航认路、尽量提供一些效劳,比如说车内WiFi。
这种状况也相似中国的电子商务。为什么亚马逊在美国开端启动的时分,第一没有京东这么快?这个我们曾经讨论过了。第二为什么亚马逊起来不像京东那样建一套物流、配送、仓储体系?
这是由于线下批发行业的展开在美国有比较完善的展开过程,而中国是腾跃式的进步,你最大的机遇在于与线下与你相差更远,而你的应战在于你缺乏基础设备,你只能被迫想办法自己做一基础设备。又要教育消费者,我是更好的消费体验,你要上来买;又要教育品牌商什么是电子商务的品牌,什么是电子商务的用户体验,又要把库存、物流和仓储这些东西的周转效率进步。
所以四年以前和三年半以前,最早易到做专车效劳的时分,面临的是庞大的市场机遇,但是一个极端苦逼的创业环境。是由于消费水平曾经到了,但是没有线下处置计划,给你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但是不幸的是,从消费者到供给、司机,到中间以什么样的规范和流程来效劳,没有人树立过这样的系统,所以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搞。
关于易到而言,恰巧你开端把两边和基础设备都搞的有模有样的时分,赶上一个资本愈加雄厚的对手冲进来,胜利的果实就被攫取走了。举易到的例子,是想最后讲明白两句话。
第一句话,中国的O2O创业方式,既然它的实质是面向效劳行业,那它是不是有机遇?我刚才解释了,其实中国的效劳行业在中国新城市消费方式当中,面临的机遇极有可能比美国更大。
但紧随而来的坏音讯是,你做O2O的时分,由于你做的是效劳行业,所以实质上你要先处置的是效劳行业里一切环节的规范和供需预期的分歧。这句话用人话讲就是,你简直要把这个行业从头到尾重做一遍。
所以关于O2O,到底是不是泡沫和有没有价值,其实不一定取决于互联网。取决于哪怕你做的是一个地道的线下效劳行业,你所提供的效劳先从它的流程体验上来讲,是不是远远的先进于其他处置计划,特别是线下其他可对比的处置计划。
你做到了第一件事以后,你多半要有一点耐烦。任何一个这样特征行业的展开跟电子商务是一样的。刚才回想了2008年到2012年,从投资人的角度和创业者的角度看电子商务:阅历了从不好到太好,再到不好这个过程。
只从曾经发作的现象总结,2010年到2011年庞大无比的电子商务泡沫,处置了两个从往常往回看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育了足够多的用户,开端运用这个效劳;第二个是处置了有足够多的行业创业者,在各个角度盘绕电子商务创业,慢慢开端有基础设备了。
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说,往常要想从物流开端重新做一个京东,大约既不合理也做不成了。由于经过那一轮大范围的刺激之后,物流这个行业的充沛展开曾经变得比较好。
我拿这句话翻译成O2O,是一样的道理。
第一个是庞大无比的O2O的泡沫,最大的益处是养成了足够多人去体验这样一个类型新的效劳,以前不够好且不够多,以后大家开端慢慢构成这个消费认识和判别。第二句话也一样,教育了足够多的创业企业和从业者,进入整个循环链条的搭建。
还有半句话,比起规范品物品流通的电子商务,O2O企业范围化需求新更多的耐烦。由于准绳上你是效劳行业,你是经过人来提供效劳体验和流程的,所以经过了第一波教育用户和基础设备树立之后,才会开端洗出来第一波O2O里面的企业。
淘宝为什么不是这样?由于淘宝干的太早了,也是熬到了2008年才开端快速增长。出来太早的庞大益处,就是假如你在市场中活到了起来时分,肯定占了很大的比例。连当当最后都有了足够大的生机。当然假如想做到足够大,你得从很早开端,就花很大的阅历去做两边和中间的市场。
所以对照电商来看O2O,从结论来说。第一,假如做中国城市的效劳改造,绝对是庞大无比的机遇。第二,你需求从效劳行业的规范开端改造,然后才干到互联网进步效率的层面。第三,O2O比电商更难范围化,积聚品牌的速度会慢一点。
从今天看过去的两年,O2O呈现的种种过程,跟电子商务面临到的四年或者是七年的展开过程简直完整是这样的,你要向后延伸去看也是这样的。
当然另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呈现了,我提出来仅供开放性的讨论。第一,线上批发范畴不论是京东、天猫或者淘宝,有一个特征是大家的品类扩展很容易,从品牌到平台都能够横向延伸。线下传统批发行业中,这个规律是不是存在?这个比较容易找答案。
第二,很多人讨论O2O会不会有足够大的平台?假如这个平台最终依托品牌来成就,那么效劳行业有没有快速、范围化横向拓展品类的才干和可能?
处置上述问题的提示:在线下是不是曾经有过某些效劳行业的品牌,积聚到足够好,能够很快横向拓展品类的品牌,以及它是如何拓展的。
以我的阅历,我们能够看下教育培训行业。看下新东方和学而思,看看他们的线下品类扩张是如何构成的。
新东方有没有线下的品类扩张呢?显然是有的,新东方开端从出国考试做到大学生考试。但是相对来说,不时没有构成足够强的K12,或者是K12的文科品牌。另外一家教育培训行业里的学而思途径相似。先是从小学生奥数开端,接着做初中生、其他学科,并且掩盖到K12的全部学科。
两家在挤对方这件事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从理想来看,新东方没有挤到学而思的文科培训,学而思也没有挤到新东方的英语培训。这是线下呈现过的状况。很多事情商业规律的实质是一样的,它们反映到线上和线下的时分,会有一些基础设备的不同。
下一个庞大的机遇
最后,我想讲一下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下一阶段的投资机遇,或者说中国什么样的行业当中存在着庞大的机遇和哪些方式比较好?
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分,我想到了以前历来没有看到的角度。
我们知道93年到9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次发布,教育不是能够商业化的产品,但它把教育变成能够市场化运营的机构。那一年呈现了新东方,而且降生了很多教育创业者,所以这是政策带来的红利。而且这种红利相对应的人口状况是,不会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人口增加和减少,也就是多教员来源也基本坚持一个比例上的稳定。
那么这样的状况下,政策在产生市场红利的过程中,就一定会随同着一个主要矛盾。假如这个矛盾处置了,那你处置矛盾的办法、方式和机制,最后就会促使你成为一个大公司。
拿教育行业里的新东方举一个例子,假如我把教员资源能够市场化,这个时分呈现的矛盾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占用教员的资源,由于教员的资源是不能快速增长的,而且也是稀缺的。这个时分社会就出问题了,假如我一旦把教育资源市场化以后,极有可能呈现的应战是,就是没钱的人就没教育资源了。
这个时分社会显然不能允许这种状况呈现,由于它障碍社会进步,所以它一定要处置这个问题。假如从今天的结果来看,那很显然能发现,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而思,90%以上的教员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人原来也不打算当教员。
解释一下就是,你发现一旦市场化以后会带来了很大的红利,但主要矛盾是面临如何分配教育资源,并且还要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大趋向上分配教育资源。
由于资源不够分配,你又不能显著增加师范毕业生,于是新东方做了一件事,经过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和市场化的薪酬方式,使得原来十分多的不会去当教员的优秀人才也去当教员。这件事从分配资源的角度来讲,极大的增加了市场当中的教员供给,处置了市场化以后呈现的主要矛盾。
另外一个,我们在座很多人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2000年上的大学。假如你们有印象的话,2002年到2008年之间,教育培训市场呈现了十分多的考研教育机构。这些考研机构基本上都是用大学教员或者是号称某个考研命题组的教员来讲课,并且那个阶段还是一千人到两千人的大课。
为什么这些学校到最后没有了?反而变成了是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的机构,最后成为有品牌,且存续下来扩展运营范围的教育培训机构?这其中存活下来的品牌的处置主要矛盾的方式,值得每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思索自创。
总结来说,这几个企业走到今天,当然百分之百有他们CEO的才干和特定历史阶段的机遇。但是假如你回过头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有一些其他的客观要素,比如在一个社会快速展开过程当中,呈现的主要矛盾需求被处置,而且一旦取得高效的办法、方式和机制,就会真正成就这些企业和CEO们。
从事后来看,这简直是固定规律。我只是拿这件事举一个例子,提供一个参考计划或者是思索问题的计划而已。
所以O2O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能不能进步效率?效劳行业在中国有没有机遇?新的城市消费行业有没有机遇?中国一切事情和宏观要素的变化会不会招致企业效劳越来越好?什么样的企业效劳越来越好?中国的实体行业和中国的制造行业会不会越来越好?有没有新的投资机遇,还是会就此一蹶不振?
实质上讲,其实就是2015年到2016年里,面对如此多的变化、争议和应战,在每一个事情上都有两种不同声音的时分,为什么说对你来讲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想分明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判别?
由于这个判别实践上最终是要处置你想做的事情当中的主要矛盾。这就是我的结论。
(关注老榕树网络旗下“网络思维”微信公众号:wlsw360 (每天都有好文章)
本帖如有虚假或违法,请联系邮箱删除,本社区删贴不收任何费用,欢迎举报。老榕树社区属老榕树网络旗下网站,旨在为老榕树用户提供创业咨询、网站建设技术交流、源码下载、提供各种实用工具。如有部分帖子涉及违法、虚假,请你第一时间与社区联系,把需要删除的社区链接提供给我们,我们核实之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125175998@qq.com |